彗星就像是太阳系的\"流浪者\"一样,它们有的每隔一段时间回来一次,有的则一去不复返。周期彗星是每隔一段时间回来一次的彗星。它们沿着扁长椭圆轨道环绕着太阳运行;而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彗星,则是非周期彗星,它们的运行轨道是双曲线或者抛物线。科学家们发现,有的周期彗星也会消失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彗星在太阳系空间穿行时,经常会从某颗大行星的附近飞过,而受它们摄动的影响,运行轨道会发生改变。施加这种摄动影响的最主要\"角色\"就是较大质量的土星和木星。如果彗星受到的摄动很大,彗星的速度就很可能增加,原来椭圆形轨道就会变成非椭圆,成为双曲线或抛物线,周期彗星也就变成非周期彗星,它们就会一去不复返,成为\"遗失\"了的彗星。
周期彗星消失的另一个原因,就是因崩裂瓦解而成为流星群。作为彗星,它是消失不见了,但作为流星群,它依然穿梭于太阳系中,有时还会化作壮观的流星雨,在地球附近作一番精彩的表演。比拉彗星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。
人们发现比拉彗星最早是在1826年2月,它绕日周期为6.6年。经过几次回归之后,比拉彗星突然在1846年1月发生分裂,成为一大一小两颗彗星。1865年,它们理应再次回归。但是,这对彗星不但没有回归,从此却消失不见了。1872年11月27日,当地球穿过原来比拉彗星的轨道时,当天晚上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星雨,在长约5小时的过程中,天空中出现了大约16万颗流星。原来,这次流星雨就是由比拉彗星瓦解后的残骸形成的。
另外,彗星每次回归经过太阳附近时,由于部分物质化为气体,形成彗发、彗尾、彗云等,就会损失一部分质量,而使彗星变\"小\"、变\"瘦\"。科学家们计算了一下,彗星每次回归大约都要损失1%-0.5%的物质。假设这种估算准确的话,颗彗星在回归一二百次后,就将消耗殆尽,从此,这位\"流浪者\"也就在太阳系中消失了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赞顺便分享给家里孩子增长一下知识哦!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