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寵思辱 居安思危
常聽說「居安思危」,意思是在平安無事的日子,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。後來古人又在前加上「得寵思辱」,告誡人們得勢受寵時,也要想到未來可能遭遇的屈辱。前後兩句相輔相成,共同體現了傳統文化中深刻的憂患意識。這兩句有何出處?
「居安思危」一語,最早見於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:「《書》曰:『居安思危。』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」
其背後的故事是:春秋時期,鄭國出兵攻打宋國,當時的霸主晉國便聯合諸侯討伐鄭國。鄭國力弱不敵,於是獻上大批美女、樂師和珍寶向晉國求和。晉悼公非常高興,將一半的戰利品賞賜給功臣魏絳。
魏絳卻婉言謝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