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东汉末年,宦官争夺大权,外戚也不甘示弱,加上连年农作物颗粒无收,民不聊生。终于,黄巾军起义爆发,拉开了三国争霸的帷幕。
曹操控制了天子,方便自己征战四方,增长实力。他灭了大将吕布,又杀了袁术,降了张绣,还赶跑了刘备最后消灭了其它北方势力,成为北方领主。
三国里的每一个重要人物都个性极其鲜明,辨识度很高。比如忠诚的关羽,耿直的张飞,仁义的刘备和多疑的曹操等。
说曹操多疑或者奸诈主要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,不过即便曹操不这样做,也一定会有人和他一样,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。人是客观环境的产物。
而且事实上,曹操真的不是第一个行动的人,第一人应该是叫做杨奉。下面就为大家讲述杨奉的故事。
正文
杨奉本来是不被诸侯看得起的人,虽然在很多人手下出过力,比如袁术,吕布等人,但是一直没有被重用。
就是这样一个换主人比洗脸还勤快的人,他绑架汉献帝的胆识是从何而来的?要知道凡事皆有因果,他这么做一定不可能是即兴的想法,而是有其因,还有其想要的果。
开始的时候杨奉和杨定有一年送汉献帝到洛阳城,途中郭汜意欲劫持皇帝,谋权篡位,但是被杨奉打败了,汉献帝心目中杨奉的身影顿时高大了许多。后来杨奉因此被迁为车骑将军。
车骑将军是二品官职,我国古代高级将军的名称,地位较高。杨奉掌握一定权力后,就开始不可一世,自以为自己前途无量,每天云里雾里的,没有丝毫踏实可言。不知道的人完全想象不到他的出身是贫苦人家。他变了,由内到外的改变,然而是不好的改变。当上二品高官后,阿谀奉承的人摩肩接踵般扑面而来,只有牢记初心的人才会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杨奉恰恰不是这样的人。
纵观历史,有一个小小的规律很容易就被人们发现,它就是造反的几乎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重臣或地方势力。因为大家都明白,要想替换一个朝代,不流点血是做不到的。将军乃习武之人,性格多少带点急躁,对儒家经典学说了解不够深刻,没有文官那种骨子里的忠诚。大将军听上家里养的门客学士们的建议,难免会有争夺皇位的想法,只不过有的人犹豫不决,有的人果断操作而已。
杨奉在当上将军后不久,果然就有了篡位的想法,已然不是当初那个忠心耿耿救主的杨奉了。而他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曹操此时还没有统一北方,实力雄厚却世人皆知。杨奉虽有挟天子的想法,到底还是兵力不足无法立即行动,于是他和曹操商量,让曹操支持自己完成大业。
众所周知曹操是个有野心有手段的男人,曹操听到要为杨奉此等无名之辈打工顿时勃然大怒,哄走了杨奉。曹操认为,与其给他帮忙不如自己动手,这样有利于自己一统天下,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曹操抢先胁迫天子,间接控制诸侯的历史。曹操挟天子成功后开始肆意的扩充实力,不断进攻那些弱小的势力,其中就有杨奉。
杨奉哪里是曹操的对手,没过多久就踏上了逃亡之路,并且在四处奔波的时间内易主多人,直到最终死在刘备手上,一生结束。
结语
三国时期尔虞我诈,你来我往,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时期。
我们对三国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罗贯中著写的《三国演义》,但是三国演义经过艺术加工后不能算是史实。很多专家在把它和史书对比发现是有一些出入的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